第277章 诸葛乔智取长沙,孙我行称帝建号(_三国:卧龙嗣子,我的岳父是关公
爱看小说网 > 三国:卧龙嗣子,我的岳父是关公 > 第277章 诸葛乔智取长沙,孙我行称帝建号(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77章 诸葛乔智取长沙,孙我行称帝建号(

  如果说诸葛恪是诸葛乔部署在江东积极支持北伐的棋子,那么诸葛融就是诸葛乔部署在江东推动士商竞争的棋子。

  诸葛融要在江东建作坊,就势必要跟江东的士族抢地抢人。

  受了诸葛乔薰陶的诸葛融,在对待作坊工人的觉悟上有远超士族的优势。

  跟着士族的农工群体,叫农奴工仆;跟着诸葛融的农工群体,叫农民工人。

  一个叫奴仆,一个叫人民,这待遇自然是天差地别的。

  资本主义吃人血的那一套,诸葛乔是不会推行的。

  要用就用最好的,一次性到位。

  诸葛融的作坊,亦是诸葛乔对士商竞争的一次试点。

  为了能降低诸葛融建作坊的风险,诸葛乔先是打造了诸葛融代购祖师爷和时尚先锋的人设,让江东的富家子们对诸葛融手中的提花绫锦趋之若鹜。

  在积累了原始资本后,又替诸葛融规划了建作坊的全部流程。

  其中就包括了如何让孙权给诸葛融的作坊当靠山的方案。

  若无诸葛乔暗中推动,诸葛融是不可能如此迅速的在江东崛起的。

  如此行事,也能避免诸葛乔跟荆益士族的冲突。

  先在江东搞试点,失败了那也是江东士族去找孙权的麻烦,诸葛融在江东若是混不下去了还能来荆州避祸。

  若是成功了,那么一统天下后,大汉的朝堂势必得考虑江东商人群体的利益而作出相应的让步。

  诸葛乔的士商竞争计划也就能初步达成了。

  不论是重农抑商还是重商抑农,都不是诸葛乔追求的。

  哪怕是后世生产力提高了,只靠种地也是满足不了生存需求的。

  想生存,就得在满足基本种地需求下,再用剩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工坊赚取劳动报酬。

  工农结合,才能真正的满足衣食住行需求。

  然而当前的时代环境,士族形成了思想和权力的垄断且对农工商压榨太甚,只有将商扶持起来,打破士族在思想和权力上的垄断。

  有竞争,才能有进步。

  这些想法诸葛乔是无法跟诸葛瑾解释清楚的,这个时代能理解诸葛乔想法的不多。

  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是去给诸葛瑾解释大道理,而是忽悠!

  忽悠成功了,目的达到了,那就够了。

  就譬如诸葛乔“坑害对孙权面服心不服的江东士族”这个理由,足以让诸葛瑾对诸葛乔放下大半的戒心。

  孙权用诸葛瑾这个外来寒门,本身就有打压和制衡江东士族的目的。

  诸葛乔详细的给诸葛瑾讲解了有关作坊的事,而话术的重点是以“仁德爱民”为主。

  将这个话题一引申,诸葛融要办的工坊就成了“仁德爱民”的举措,而不是在跟江东士族作对。

  一顿酒菜结束,诸葛瑾的脑子里满是诸葛乔那“仁德爱民”的理论核心:诸如“民贵君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等等。

  虽然诸葛乔忽悠诸葛融的时候用上了资本论,但诸葛乔其实是个“云资本论读者”。

  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诸葛瑾相信了诸葛乔的目的是在尽盟友之谊。

  至于引起士商竞争试点的的核心用意,哪怕诸葛乔说出来了,诸葛瑾也未必能理解。

  谁会相信商人有那么大的力量可以破掉士族的垄断地位啊!

  哪怕是远如吕不韦、近如糜竺糜芳兄弟,都是以商为敲门砖来转变为士族。

  即便是制定这个计划的诸葛乔本人,都没有完全的把握,若真有完全把握,诸葛乔也就不会以江东为试点了。

  另一边。

  豫州的曹植,也收到了孙权送来的密信。

  “劝和?”

  “孙权这鼠辈,尽在想好事。”

  “这种伎俩,岂能瞒我?”

  “传令前将军满宠,即刻引兵入寿春。”

  曹植将孙权的密信直接扔到了火盆中,又将孙权的信使驱逐出境。

  牙门将文钦不解:“使君,寿春互市是陛下定下的,这个时候引兵入寿春,恐怕会影响寿春的互市。”

  曹植冷笑:“我那愚蠢的兄长,活了这么多年还是没活明白。”

  “孙权打不过刘备,就一直想在淮南占便宜。”

  “互市不过是孙权用来试探刘备底线的手段罢了。”

  “一旦孙权认为刘备会针对江东,他必然会引兵强取寿春,再转而向东取下邳和广陵,以表示对刘备的合作诚意。”

  “可笑我那愚蠢的兄长,还以为可以借助孙权来牵制刘备。”

  “瞧,刘备都遣将攻颍川了,孙权竟然来信劝和!”

  “若我那愚蠢的兄长看到孙权的信,怕是得提前去见先帝了。”

  “威逼利诱都玩不明白,当什么皇帝。”

  曹植一口一个“愚蠢的兄长”,听得文钦多了几分畅快。

  昔日魏讽谋反,文钦因为“辞语相连”受到牵连被下狱治罪,还被鞭子抽了数百下。

  若不是文钦天生武勇,早就被抽死了。

  曹操念及文钦父亲文稷的功劳,这才免于死罪。

  对曹操,文钦没什么怨恨。

  对曹丕,文钦是恨之入骨。

  在曹植当了豫州牧后,文钦就来豫州投曹植。

  曹植的旧友如邯郸淳、丁仪、丁廙、杨修都死了,在豫州招募的贤士又大部分看重的是九品中正选材,而非曹植本人。

  对主动来投的文钦亦是厚礼相待。

  曹植的命令很快传到了满宠耳中,对曹植的这个命令,满宠亦是认同的。

  曹丕都让步这么多了,孙权竟然想着用一纸书信就要劝和。

  现在是刘备在遣将进攻颍川,孙权不帮忙就算了居然来劝曹植隐忍?

  满宠亦是不含糊。

  当即令贾逵和胡质引兵入寿春,强行扣押了江东在寿春的商人及其粮米财物。

  这强势的反应,直接将孙权给惊呆了。

  孙权一面遣诸葛恪入合肥布防,一面再遣使者去寿春询问缘故。

  去寿春的使者却全都被贾逵和胡质强势驱逐。

  诸葛瑾又自樊口传回诸葛乔的态度。

  听得诸葛乔只派了王平去颍川袭扰,孙权顿时反应过来,自己又被诸葛乔给耍了。

  诸葛乔那对外号称三万大军攻颍川,不仅仅是曹叡和曹植看的,也是给孙权看的!

  目的就是想看孙权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孙权一心想着要投机,没想到诸葛乔直接引火引到了孙权身上。

  陆逊的脸色也有些难看。

  劝和的策略是陆逊献的,然而双方的反应却都超出了陆逊的预料。

  “吴王,此事是我计划不周。”陆逊先表明了认错的态度。

  虽然心中恼怒不已,但孙权克制了内心的情绪,轻轻摇头:“非伯言之过,是我小觑了诸葛乔,也小觑了曹植。”

  “没想到曹植这个夺嫡失败者,竟然有这样的胆魄,这是在逼我抉择啊!”

  陆逊猜测道:“或许是曹植认为,曹丕重病难愈,他能一展手脚了。”

  “我又听闻,曹叡在监国后就加封曹植为鄄城王,以表示对曹植的敬意。”

  “曹植想在豫州建功。”

  孙权踱步寻思:“若我出兵去打寿春,诸葛乔定也会亲自去打颍川,到时候豫州极有可能再被诸葛乔得到。”

  “若我不出兵,寿春的商人又被曹植遣将扣押,这该如何是好啊!”

  陆逊目光灼灼:“吴王,我还有一策,可破眼前局势。”

  孙权精神一振:“伯言,你是我的侄女婿,有良策可尽管说,不用迟疑不决。”

  陆逊扫了一眼左右,凑近道:“吴王,可称帝!”

  孙权吃了一惊,强行按捺内心的躁动:“现在称帝,是否有些操之过急了?刘备还没死呢!”

  这些年,孙权一直都未放弃过称帝的想法。

  只因刘备活着,孙权还不敢当着刘备的面称帝。

  孙权一直盼着刘备早点死,只要刘备死了就可以称帝了。

  陆逊的提议,让孙权又喜又忧。

  喜的是这是陆逊第一次主动提出让孙权称帝的建议,这意味着这些年收买人心有了显著成效。

  忧的是称帝了刘备会不会调头针对江东,影响孙权在江东的声望。

  陆逊敛容凝声:“吴王,刘备虽未死,可曹丕却要死了。”

  “刘备必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我料其在长安有出兵的意图;让诸葛乔在荆州出兵,只是在试探曹叡以及吴王的反应。”

  “曹植派兵入寿春,又扣押江东的商人,亦是在试探吴王的反应。”

  “吴王若支持刘备让诸葛乔得了豫州,今后就会困在江东之地,再无争夺天下的机会。”

  “可吴王若助曹叡,就等于是在向曹叡示弱,曹叡也会趁机提出条件,让吴王利益受损。”

  “唯有称帝,吴王才能在不支持刘备的前提下,正式以国君的身份跟曹叡和谈。”

  “唯有以国君的身份,吴王才能真正的跟汉魏鼎足而立。”

  “此时不称帝,更待何时?”

  陆逊一席话,说到了孙权心坎上。

  仔细寻思了一阵,孙权又问道:“我若称帝,江东士族是否会支持?”

  陆逊笃定道:“江东如今兵精粮足、士民百姓又多有余财,各郡儒学又昌盛,皆是吴王的文治武功。”

  “此时称帝,江东的士族又岂会不支持?”

  孙权听得大笑:“伯言之言,甚善啊!既如此,我这就召集文武群臣商议此事!”

  为了称帝,孙权准备了很多年了。

  因为刘备崛起速度太快,孙权又频频吃亏,这才不得不拖延称帝。

  江东如今的势力变得比以往更强劲,孙权觉得自己又行了。

  正如陆逊说的一样:此时不称帝,更待何时?

  章武六年,二月。

  孙权称帝建号,立国吴,大赦诸郡,改元黄龙。

  又尊孙坚为武烈皇帝,孙策为长沙桓王,以长子孙登为皇太子,周瑜女为太子妃,孙策长子孙绍为吴侯。

  以孙邵为丞相威远将军。

  以陆逊为大将军右都护徐州牧、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豫州牧、朱然为车骑将军右护军、全琮为卫将军左护军、步骘为骠骑将军、朱桓为前将军,全琮外皆假节。

  以诸葛恪为太子左辅,张休为右弼,顾雍孙顾谭为辅正,陈武庶子陈表为翼正都尉,谢景、范惧、羊慎等江东贤士皆为太子宾客。

  其余如顾雍、张昭、孙奂、孙韶、吕岱等皆有封赏。

  作为江东大军阀,孙权称帝后的体制也是简单粗暴,丞相孙邵要兼一个将军号,大将军都得分成俩。

  实权和虚权没有明显的区分。

  依旧是以前谁统兵,现在还是谁统兵,不会因为官小就得把私兵部曲交出去。

  如诸葛恪,官不大,可私兵部曲的力量却是不小。

  整个江东的国号官吏体系,就体现了一个简单粗暴。

  孙权也不在意这些细节。

  再粗暴的体系,今后也可以慢慢理顺。

  称了帝,那就能以帝王的身份跟刘备和曹叡对话了。

  在孙权称帝建号后,曹植再次下令,让满宠引兵退出寿春又释放了扣押的江东商人,同时又遣使向孙权道贺。

  一进一退,玩得极为娴熟,尽显曹植在处理跟孙权关系上的手腕。

  比起六年前在出征前醉酒误事,如今的曹植在经历曹丕打压、故友惨死、白月光被赐死等等一系列人生悲惨事后,少了文人酸气多了王侯心计。

  孙权又亲自寿春,跟曹植一道向魏吴双方商人承诺了寿春的互市不会再出现单方面扣押这种极端情况。

  这些事,都是没有掩饰的。

  不论是孙权还是曹植,都恨不得能将情报直接送到诸葛乔的案牍上。

  孙权更是遣使入荆城,提出“并尊二帝”之意。

  用意很简单:我称帝了,你们看着办吧,要么并尊二帝,要么绝盟断交。

  见孙权这态度,长史苏非当即怒了:“孙权狗贼,竟敢妄自称帝!”

  “我以为应当立即禀明陛下,跟孙权绝盟断交,再出兵抢夺樊口,以示惩戒。”

  主簿王甫亦道:“孙权在这个时候称帝,定然是不想将军出兵去打颍川郡。”

  “反复无常的小人,又想效仿昔日趁着大将军北伐襄樊时偷袭江陵旧事。”

  “是可忍,孰不可忍!”

  功曹廖化直接请命:“我愿引兵去打樊口!”

  众将皆是忿忿不平。

  孙权是大汉吴王,如今僭越称帝,等于养的狗反把主人咬了一口,又岂能坐视不理!

  诸葛乔轻轻摇着羽扇,静待众将发泄愤怒后,这才徐徐出声:“孙权早有僭逆之心,陛下之所以一直容忍孙权挑衅,只是想以孙权为犄角之援。”

  “倘若在应对孙权称帝这事上做得太绝了,孙权必定会深恨陛下,更可能移兵樊口跟陛下常年对峙。”

  “如此一来,要伐中原,就得先兼并江东之地;然而江东贤才尚多,又兵精将广,钱粮充足,不是一战能定的。”

  “我若跟孙权对峙,就会让师老兵疲,让曹叡奸计得逞,这不是上策。”

  苏非忿忿道:“难道就要忍下这口恶气吗?”

  诸葛乔笑道:“长史勿急,我只是说不能做得太绝,没说要忍啊!”

  苏非怒气渐消:“将军准备如何做?”

  诸葛乔唤来记室霍弋:“小弋,你即刻草拟几篇檄文去长沙,就言吴王孙权听信谗言,僭越称帝而令大汉陛下蒙羞。”

  “十日后,大汉不会再给江东商人售卖蜀锦等物,荆州将执行闭关锁州政令,以防孙权偷袭荆州。”

  “为保护长沙士民的安危,请长沙士民十日内自行决定,长沙归大汉还是归伪吴。”

  “若归大汉,十日后汉兵会入长沙驻防;若归伪吴,十日后汉兵会护送愿意归大汉的士民入荆州。”

  “大汉,绝不会向长沙士民先射出第一箭!”

  “记住,檄文陈词,一定要以‘孙权听信谗言’为核心,要向众人言明闭关锁州政令实属无奈。”

  “再列举吕蒙昔日冒充商人偷袭江陵一事,不是我不信江东的商人,也不是我不信孙权的品行,而是我怕孙权身边有小人会故技重施啊。”

  苏非的怒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惊讶:“将军这是要趁机拿回长沙?”

  别看诸葛乔说得很漂亮,什么“长沙士民自行决定”,什么“十日后汉兵护送愿意归大汉的士民入荆州”,以及那站在了道德制高点的“绝不会向长沙士民先射出第一箭”等等。

  这些话的潜台词就是:

  我受委屈了,但我不会因为受了委屈就牵连无辜。

  我甚至不认为这是孙权的僭越之错,而是认为这是小人蒙蔽了孙权。

  于是我给了十日的时间让无辜的人离开长沙,十日后还在长沙的人就不是无辜了。

  既然不是无辜,我武力夺取长沙也就很正常了。

  标准的外交手段。

  诸葛乔笑而不语。

  霍弋领命道:“我这就去撰写檄文。”

  诸葛乔点了点头,又对廖化下令道:“元俭,通知桂阳太守吴砀、零陵太守习珍、武陵太守樊伷、南郡太守邓芝、襄阳太守关兴,各派遣船只护送愿意归大汉的长沙士民回归大汉。”

  “勿必要好生对待,不可让长沙士民的钱财有损失。”

  “再让江夏太守赵累,巡江剿匪,剿匪范围不要靠近樊口二十里。”

  “一定要记住,我们的目的不是开战,而是在保境安民,不能先吴人射出第一支箭,明白了吗?”

  廖化本就文武双全,自然能听懂诸葛乔的话中暗示:“属下明白!绝不会让吴狗寻到反驳的理由。”

  主场调兵,就是如此的惬意。

  荆州的水道几乎都被诸葛乔掌控,跨郡调兵轻而易举!

  檄文出现在长沙,很快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闭关锁州?那我们的生意怎么办?”

  “长沙不驻兵是惯例,就算要打仗为什么要波及长沙?”

  “那有什么办法?谁让你们的吴王脑子抽了要称帝!”

  “吴王称帝干我们何事?我们都是商人,能做生意能赚钱就行了。”

  “没办法,几年前有个叫吕蒙的就伪装商人偷袭江陵,辅汉大将军也是迫于无奈。”

  “该死的吕蒙!这不是陷我等商人于不义吗?”

  “不如去找辅汉大将军许诺,我们都是讲道义的商人,不会掺和双方的战事的。”

  “没用的,我们都是有道义的商人,可有小人要冒充我们不讲道义啊!”

  “.”

  一时之间,长沙的商人尽皆忿忿。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不论是从益州运送蜀锦还是从凉州运送提花绫锦亦或者荆州本地的冰糖等等,都是花了极大的成本的。

  江东的商人同样如此,大量的粮米运到长沙,然后告诉他们生意取消了粮米不要了!

  而更令这些商人郁闷的是,诸葛乔要让长沙士民选择跟着大汉还是跟着伪吴。

  部分见机快的已经火速将情报传回江东。

  “诸葛乔这奸贼!”

  饶是孙权养气功夫已经很厉害了,依旧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

  几篇檄文就煽动了江东的商人,更可气的是这些商人背后的士族纷纷向孙权施压,需要孙权对此作出解释和回应。

  解释?

  朕解释个屁啊!

  回应?

  朕需要向你们回应?

  孙权气恼这群江东的商人竟然不跟自己一个立场。

  这个时候难道不应该同气连枝,一起向诸葛乔施压吗?

  孙权紧急召来了陆逊商议对策。

  陆逊见了抄录的几分檄文,亦是惊得冷汗直流:“陛下,诸葛乔这是要夺长沙!”

  孙权愣住:“夺长沙?诸葛乔这是要彻底跟朕撕破脸吗?”

  陆逊摇头:“陛下,诸葛乔奸猾得很,檄文中强调了陛下是受小人谗言才会有如此不智行为。”

  “又列举吕蒙假扮商人偷袭江陵的事,在向长沙士民和江东的商人表达委屈。”

  “陛下的态度越强硬,诸葛乔在士民的眼中就越委屈,就占了大义。”

  孙权不由气恼:“伯言之意,是要朕向诸葛乔服软?朕称帝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诸葛乔忌惮,怎么能再向他服软?”

  陆逊目光变得凶戾:“这种时候,多说无益!陛下可调兵入樊口,跟诸葛乔斗上一斗。”

  “我就不信,他真的敢跟陛下在樊口对峙而让曹魏得利!”

  “陛下在樊口驻兵,豫州的曹植也能调兵去对付颍川外的王平。”

  孙权拍案而起:“朕初登基,正需要一场大胜来树立威望;既然诸葛乔不识好歹,那就让他尝尝朕隐忍多年的怒火!”

  请收藏本站:https://www.aksj.net。爱看小说网手机版:https://m.aksj.net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