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掀桌子?如掀!_我,刘辩,三兴汉室
爱看小说网 > 我,刘辩,三兴汉室 > 第179章 掀桌子?如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79章 掀桌子?如掀!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小说APP或各种浏览器插件打开此网站可能导致内容显示乱序,请稍后尝试使用主流浏览器访问此网站,感谢您的支持

  第179章掀桌子?如掀!

  袁隗猛然咳嗽了几声。

  刘辩则笑意盈盈地看着袁隗。

  “朕清楚地记得这是司徒公交给朕的,难道是朕记错了?”

  你既然因为害怕选择了避让,不和我刚正面,那我岂能不利用这一点?

  眼见着袁隗又剧烈咳嗽起来,刘辩担心他别被自己给气死了,赶紧叫来华佗。

  好一会儿,待袁隗恢复过来,明明才见过面,刘辩忽然觉得袁隗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袁隗也不咳嗽了,眼见着房间里没有外人,他苦笑道:“陛下何必行此市井……之举。”

  “袁公不知道我长于民间吗?”刘辩看向袁隗,“袁公孩视天子,想要让朕沿着袁公定下的道路去走,就该冒这样的风险,不是吗?”

  袁隗叹息,若他自己也就罢了,唯死而已,但他不敢拿全族的性命去赌。

  他说道:“还请陛下赐予笔墨,臣此前的奏书不全,当为陛下补全!”

  刘辩问道:“袁公手上的伤无碍?”

  “臣尽力而为。”

  张让立马过去准备。

  袁隗很快就将刘辩准备好的名单誊抄在自己的奏书之上。

  写完之后,刘辩立马上前握着袁隗的手:“袁公为国事真是煞费苦心!公放心,朕一定会好好对待袁氏的。”

  袁隗强行在脸上挤出了笑容:“臣多谢陛下!”

  张让在一旁提醒道:“陛下,名单上并无遗漏。”

  刘辩更开心了:“袁公好好养病,待病愈之后,朕一定会再拜袁公为三公的!”

  临走时,刘辩不忘嘱托:“袁公可是朕即位以来封的第一个列侯,可一定要长命百岁啊!”

  离开司徒府后,刘辩神清气爽。

  回宫后,刘辩在卢植、马日磾、何苗震惊的目光中掏出了袁隗的奏书。

  “这是袁公准备在朝会之后上书的奏书,只可惜碰到了意外。彼辈暗中勾结,诽讪父皇留下的德政,朕不愿行党锢之事,便将这些人统统罢免吧!”

  卢植与马日磾面面相觑,终究没说什么。

  他们瞧着刘辩的态度,知道就算他们反对,恐怕皇帝也会拿着奏书直奔尚书台。

  “袁公此番立下大功,当封都乡侯,其侄袁基当拜为御史中丞……”

  “封侯之事,务必尽快!”

  ……

  心情愉快的刘辩召见了刘备。

  青州稻地麦地皆有,四五月份,二者一个要种一个要收,正是农忙之时。

  不能让百姓因为战乱耽误农时。

  所以要尽快平乱。

  负责运输军队的楼船等要进行准备,粮草辎重都要安排。

  “玄德应当知道了吧,此去青州,除了本部外,再带上典军校尉部,合计两千人。”

  刘备很清楚,典军校尉是袁基,他问道:“陛下,袁校尉是否同行?”

  刘辩说道:“朕已将袁基拜为御史中丞,此刻他应该收到了诏书。此行由你独率两校尉部,西园军在外代表着朝廷的脸面,务必做到令行禁止。”

  刘备知道朝堂上发生的事,立刻明白了刘辩的想法,拜道:“臣必不负陛下信重!”

  刘辩说道:“虎贲中郎将朱公曾在青州平定黄巾余贼,玄德出发前记得前往拜访。”

  朱儁是刘备的老上司了,二者并不陌生,即便刘辩不说刘备也打算前往请教。

  刘辩看着刘备,后者已经三十了,数年的军旅生涯让他看起来稳重精干。

  近三年来刘备不可谓不官运亨通,他的崛起离不开刘辩的提拔。

  刘辩认为他是值得托付重任的,让他独领一军,带的还是精锐的中央军,只希望他的能力能够不负所望。

  他之所以选择刘备而非朱儁,除了要让朱儁坐镇雒阳,以应对有可能出现的更大规模叛乱外,还存了培养刘备独当一面能力的想法。

  青州的小吏作乱只是乌合之众,唯一的问题是当地的豪族和长吏身上未必干净。

  刘辩沉吟片刻,说道:“青州前年便有黄巾,情况不明,刺史焦和不知兵。玄德如遇需临机决断之事,朕许你先斩后奏!”

  “另外,朕会令去青州巡查的校事所部联系伱,玄德记得留意。”

  “唯!”刘备满怀壮志离开了。

  他心中唯一的疑惑在于刘辩许诺他先斩后奏,却没给他象征着此项权力的天子节,只是送了他一把剑。

  但在回去的途中,他抽出天子所赐之剑,看到被剑鞘遮掩的锋芒,恍然大悟。

  ……

  在刘备之后,刘辩召见了董卓。

  董卓来到云台殿时,正见有个熟人刚从云台殿中出来。

  正是原使匈奴中郎将、现议郎王柔。

  小黄门在侧,董卓不好叙旧,只打了个招呼。

  然后在小黄门的指引下入内拜见天子。

  刘辩看着恭敬的董卓,心中有几分复杂。

  这货一直是一副忠心耿耿的粗疏模样。

  无论是王柔的出现还是刘辩重提并州事似乎都未对他造成影响。

  在司徒空缺之后,刘辩打算拜廷尉羊续为司徒。

  羊续本人自不必说,他在朝会中的表现呀很好。其出身的泰山羊氏现下不蓄田亩奴仆,很符合刘辩新朝崇尚简朴的倾向。

  在接替羊续为廷尉的人选上……董卓浮现在了他的脑海中。

  但董卓是否真的堪用,这便是刘辩要见董卓的目的了。

  “上次朝会,我听卿所言整顿吏治势在必行,公久在地方,可知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积弊?”

  董卓绝非一无是处,他言道:“臣治军多年,知晓军中弊病多矣。汉人多年为兵,为卒者难有积蓄,即便能活到回乡之时,家人疏离,晚年堪忧……”

  又谈及胡人士兵在汉军中饱受歧视……

  见完董卓之后,刘辩没有闲着。

  太学需要扩招,增加贫寒子弟的名额。因为太学生本人会被免除赋税徭役,所以贫寒子弟的家庭负担不算太重。

  刘辩原本想安排一个出身贫寒的大儒作为新太常负责此事。

  但很遗憾,他之前公车征辟十个大儒,应召而来的四个人出身都不错。

  可惜郑玄不愿为官,他和蔡邕是都是刘辩的备选。

  刘辩也要同他们谈上一谈。

  请收藏本站:https://www.aksj.net。爱看小说网手机版:https://m.aksj.net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